宏韵中医
020-62875366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春夏之交湿热重,煲碗清热祛湿汤
来源:宏韵中医   发布时间:2023-05-18

  春夏之交,岭南天气湿热,人们容易出现口黏口苦、两胁不适、小便黄赤等湿热症状。由于湿邪是很多常见疾病的根源,所以祛除湿热,也是春夏之交的养生要点。

  体内有湿者,常见以下几种症状,大家可自检一下:

  ●看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看大便:大便溏烂,黏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

  ●看身材:一般来说,“胖人多湿”。

  ●看精神状态:觉得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

  ●看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看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如果身体出现以上情况,就要注意祛湿了。

  湿气重,这些食物要少吃或不吃

  01含糖多的食物

  中医讲甘入脾,虽能补脾益气,但同时也会助湿。甘甜的食物、含糖量高、含淀粉类多的食物对于有湿气的人来说,不适合多吃。

  02生冷食物

  中医讲“寒凉伤脾”,伤脾后,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也容易促进湿气生成。除了冰啤酒、冷饮等,凉拌生吃的蔬菜也会生湿,对于阳气旺盛、身体强壮的人来说,生吃果蔬并不会受到影响。但对于本身就有脾胃虚弱问题的人来说,蔬菜最好做熟再吃。

  03煎炸、油腻食物

  煎炸、烧烤食物虽然好吃,但比较油腻、不好消化,吃多了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促进湿热之邪的生成。

  04辛辣食物

  辣椒味辛,有温散的功效,能在一定程度让人发汗祛湿,对祛除寒湿之邪很有好处,但这里一定要强调的就是“适量”。

  因为,辛辣吃太多了会生内热,不但无法祛除湿气,热邪与湿邪互结,人就容易生病。

  尤其是对于本身湿热就重的人而言,吃辣椒不仅会加重湿气,还会出现喉咙痛、口腔溃疡等。

  05补药

  补药虽有补虚之效,但使用起来也是有各种条件限制的。过度进补或随意服用补药,非但不能让补药发挥作用,还可能会破坏脾胃功能,反而可能导致内湿加重。

  比如很多人都爱吃的阿胶就属于比较滋腻的一款中药,对于气血虚弱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但对于本就湿气较重或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随意服用阿胶可能会有滋腻碍胃、生湿之弊。

  所以,补药也不能乱吃,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这些习惯,也会加重体内湿气

  01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最晚也要在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02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03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04不通风

  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处在密闭的房间里等。建议大家平时要适当开窗透气,特别是房间内潮气重时。

  穴位按摩,可助祛湿

  阴陵泉穴

  阴陵泉位于小腿的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穴相对。

  功效: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经常按揉有健脾益气化湿、通利三焦、消胀利水的功效。

  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作为健脾胃的第一要穴,足三里穴对所有消化系统疾病均有效果。按摩足三里穴可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丰隆穴

  丰隆穴在小腿外侧,膝眼与外踝尖间的中点,也就是外踝尖上8寸的位置,距离胫骨前缘两横指的距离。

  功效:丰隆穴是临床“祛痰”的主要穴位,具有祛湿涤痰的作用,配合足三里长期坚持按摩能清除浊湿。

  祛湿药膳

  “煲汤”是岭南地区的一大特色,是与这里的气候密不可分的。像现在这样的春夏之交,空气湿度大,早晚温差大,很容易湿、热缠身而生病。如果你会根据时节,有针对性地煲些靓汤给家人喝,有助于家人(特别是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少生病,平稳度过季节交替。

  猪骨土茯苓汤

  材料:猪脊骨250克,土茯苓50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加入10碗水煎至3 碗饮汤。

  功用: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湿解毒功用。用治湿疹湿疮、女性阴道炎导致的白带增多、瘙痒等,适量服食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

  适合人群:青少年、中年,皮肤湿疹瘙痒者或女性阴道炎患者尤佳。

  山楂扁豆金银胗汤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鲜鸭胗、腊鸭胗各2个,猪肉200克,陈皮1/4个、生姜3片。

  做法:各药材洗净、浸泡,陈皮去瓤;鲜鸭胗洗净剖开,去脏杂,可不剥去鸭内金,洗净;腊鸭胗温水浸泡,洗净;猪月展肉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盐便可,为3~4人量。

  功效:健脾祛湿、开胃消滞。扁豆甘平、性温,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可用于脾虚有湿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便溏、泄泻。与山楂同用,共凑健脾祛湿、消食开胃之效。

  适合人群:腹胀、食欲不振者,血脂异常者尤适合。

  赤小豆鲫鱼冬瓜汤

  材料:赤小豆30克,冬瓜100克,鲫鱼一条,生姜50克。

  做法:将鲫鱼放在锅中煎至两面微黄泛香,再加入洗净的赤小豆、生姜和切块的冬瓜加水8碗煮至3碗饮汤。

  功用:赤小豆性平、味甘,能利湿消肿。除了用于煲汤,它还可用于煮饭、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种糕团面点的馅料,美味可口。此汤有利湿消肿的功效。

  适合人群:四肢沉重乏力者,如果见双下肢浮肿者尤佳。

  芡实淮山粥

  材料:芡实30克,淮山60克,薏米30克,加大米80克煮粥。

  做法: 将上述材料洗净,加入10碗水熬至米熟粥成。

  功用:淮山可以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益心安神、宁咳定喘、延缓衰老、养颜。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经、胃经、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之功效。这几种食材搭配有益气健脾利湿的功效。

  适合人群:老人、小孩见食欲不振、腹胀、夜尿频数者。

  五指毛桃茯苓炖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陈皮5克,盐少许。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净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净切成块,汆水捞起备用;用汤煲煮水,沸开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钟再转文火煲一两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益气健脾。五指毛桃被称为“广东人参”,又有“南芪”之谓,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之功,补而不滞。茯苓与五指毛桃合用具有祛湿化滞、健脾开胃等作用。适用于脾虚浮肿、食少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