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广东人民非常熟悉且喜欢的药材,也是食材,在岭南地区广泛使用,那就是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是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因其叶像张开的五指,叶片上有细毛,果实成熟时又像毛桃,故称五指毛桃。广东俗称“五爪龙”,另外,它的别名也有好几个。
五指毛桃的补气功效与人参黄芪相似,且产于南方,故又名土黄芪、南芪,甚至还被美誉为“广东人参”。
五指毛桃还被叫做“牛奶木”,因其根部汁液为白色,像牛奶,用五指毛桃煲水味道清润可口,有椰奶香气,因此又被叫做五指牛奶。
1977年,五指毛桃被《中国药典》收录,记载其:“味辛、甘,平。健脾益气,化湿舒筋。用于脾虚浮肿,自汗,风湿痹痛,腰痛”。
《中华药典》中说,五指毛桃“味甘、性平,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
从功效上讲,五指毛桃补气效果虽不及黄芪与人参,但它却没有黄芪与人参补气的弊端。
人参能够大补元气,能补五脏六腑之气,适用于急症虚证,补气之力峻猛,但如果人体并不太虚,则容易导致上火。
而黄芪能将人体之气升提,且药性温热,重在补肺、脾气虚,如果没搭配好,也容易生燥,补出火。
而五指毛桃,能益气补虚,虽然补力不及人参、黄芪,但胜在药性平和,不峻不燥,更能补得进去,更适合虚不受补的体质人群。
尤其是针对虚人哮喘,需要降气平喘,不适宜用黄芪时,用五指毛桃最为适合。加上五指毛桃兼能平喘化痰除湿,这又是黄芪、人参所不能的。
广东国医大师邓铁涛就曾说五指毛桃:“益气而不作火,补气而不提气,扶正而不碍邪,用于多湿多虚的体质。”
临床上,五指毛桃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产后无乳、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肺痨咳嗽、重症肌无力、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在广东地区,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人群多湿热体质、气虚体质。五指毛桃性味甘平,具有健脾益肺、扶正益气、强肌舒筋、化湿通络的功效,因此常被用作煲汤食材,日常起到调理、滋补身体,预防疾病等作用。
广府人家餐桌上最常见的一道药膳便是五指毛桃煲鸡汤,或者是猪骨、瘦肉,有时还会加上土茯苓。
或者直接用五指毛桃和土茯苓煮水,特别适合现在湿热闷蒸的天气,对湿热重、火气大、舌苔黄腻的朋友特别推荐。
下来我们就介绍这味同样是药食同源,也是广东人家常用的煲汤汤料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常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成薄片,干燥后入药。
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本草纲目》记载其: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本草正义》记载其: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症。
土茯苓的应用:
1、对梅毒或因服用汞剂中毒导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疗效尤佳。它是治疗梅毒的要药,同时也治疗因梅毒服用汞剂中毒。《景岳全书》上记载,单味土茯苓煎服即可。
又因其可通利关节,祛风湿,临床上,也常用土茯苓治疗滑膜炎、筋膜炎。
茯苓擅长入络搜剔藏在筋络、肌肉皮肤里的湿与热,所以湿热天气里,如出现肌肉酸痛,身体沉重,舌苔黄腻,便可用土茯苓煮水代茶饮。
2、对因湿热导致的淋浊带下,湿疹瘙痒,土茯苓甘淡渗利,解毒利湿,因此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
湿热天气里,小便不爽,有灼热涩痛感,便可用土茯苓加上白茅根、淡竹叶之类清热之品,对尿频尿痛很有帮助。
而对于湿疹湿疮,临床上常用土茯苓加上白鲜皮、地肤子、黄柏之类的药物,起到清热利湿的作用。
3、痈肿疮毒,本品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可治疗痈疮红肿溃烂。
4、防治痛风,土茯苓的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作用,能够辅助降低尿酸,也有辅助镇痛作用,所以对于痛风患者来讲可以适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