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韵中医
020-62875366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阴雨连绵湿气重,赶紧来碗祛湿汤
来源:宏韵中医   发布时间:2023-04-14

  经历了干燥晴热的天气后,广州迎来了强对流和阴雨天气,气温下降的同时雨水增多,不少人出现无精打采、昏沉欲睡、头身困重、口舌黏腻、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等湿气困重的表现。这个时候,需要赶紧来一碗薏苡仁祛湿汤。


  据了解,在现今广州的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粮食作物之中,就发现有薏苡仁的身影,可见南方人食用薏苡仁的历史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开始。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被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奉光武帝之命,有一段时间远征交趾,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和越南中北部地区。


  初到南方,天气不适应,饮食又不习惯,不久,身体就感觉不舒服,症状是精神倦怠,食欲不振,四肢疼痛麻木,特别是下肢脚踝部水肿。


  而且,他手下的士兵,有很多也有类似的症状,甚至有些已经发展到全身水肿了。


  马援很着急,急忙遍请当地名医来会诊,意见很一致,是受了瘴气而得了脚气病,开出的药方只一味药——薏苡仁,煮水,连水带渣吃,经常服用。马援照办,很快,疾病得到了控制,士兵又可以出征,南征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因此,薏苡仁因其独特的功效,成为了东汉军队征服岭南地区时重要军用物资。


  那么,薏苡仁的功效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呢?


  薏苡仁的药用价值


  薏苡仁,又称薏米、苡米、药玉米,水玉米(东北),晚念珠(福建),六谷米(广西),珍珠米(贵州),有的也称打腕子或打碗子等,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薏苡仁是传统的药食兼用谷物资源,甚至有“米中第一”的称号。


  中医学认为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入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止痛、清热排脓的作用。


  利水渗湿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可见,薏苡仁最突出的功效就是利水渗湿,在广东生活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过湿气困重的状态,正所谓人们常说的“十人九湿”,表现为口黏口甜、食欲不振、大便溏烂、容易浮肿发胖水肿、整天打不起精神。


  这时候就可以用薏苡仁、白扁豆等祛湿食材一起煮粥、熬汤,还可以搭配党参、五指毛桃、黄芪等健脾益气之品,增强祛湿之力。


  健脾止泻


  《黄帝内经》提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其意思是湿邪伤人,最容易伤人下焦。下焦是指胃的下口到盆腔的部分,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等脏器,其主要功能是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是运行水液的关键环节,内经更将其概括为“下焦如渎”,“渎”是水沟、水渠等意思。


  因此,当湿气侵犯人体下焦,其变化也多与水液运行障碍相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大便溏烂。正常的大便是软硬适中的条形,如果大便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外形软烂、黏腻、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粘在马桶上不易被冲走,这就说明体内有湿,这时候用薏苡仁就有很好的祛湿止泻的效果,如《本草新编》中记载:“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而祛湿名方“参苓白术散”里就有薏苡仁这味药。


  除痹止痛


  所谓“除痹”,指的是可以治疗一些顽固性的肢体疼痛、麻木、屈伸不利,引起痹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皆可导致痹病,薏苡仁主要针对的就是“着痹”,主要是指由于湿邪留滞体内日久而形成的腰腿痛、关节痛等。


  岭南地域,地卑土监,湿热之气常年存在,因此薏苡仁是岭南人民常用的除痹之品。“薏苡仁汤”更是治疗着痹的经典方剂,包括薏苡仁、生姜、炙甘草、桂枝、麻黄、独活、苍术、防风、羌活、当归、川芎等,具有通络除痛、温阳益气、除湿散寒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薏苡仁中薏苡仁油等成分对炎性反应具有缓解作用,可抗炎镇痛。


  清热排脓


  薏苡仁具有排脓的功效。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脓的时候,尤其是同时有湿气的时候,用薏苡仁可以清热排脓。《本草纲目》记载,“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


  在治疗肺痈的过程中,薏苡仁就是一味重要的药物如经典名方“千金苇茎汤”,由薏苡仁,加上桃仁、冬瓜仁、桔梗等组成。


  在肠痈的治疗中,薏苡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的,这个肠痈,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阑尾炎,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肠道溃烂的疾病。仲景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就由利湿排脓的薏苡仁与附子、败酱草合用,共奏利湿排脓、破血消肿之功。


  炮制方法众多


  薏苡仁炮制方法众多,历代有生用、盐汤煮、清炒、糯米炒、麸炒、土炒等。现在以生用、清炒和麸炒为多。


  生用者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肺痈、风湿痹痛等;清炒者一般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即可;麸炒时,先将麦麸皮在热锅内炒至冒烟,再倒入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即可。


  清炒和麸炒性偏平和,二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常用于脾虚泄泻、脘腹胀痛等。


  食疗方介绍


  1、党参薏苡仁猪骨汤


  材料:党参2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陈皮5克,猪骨头500克(2人份)。


  做法:药材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钟,猪骨焯水,一同入锅加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30—6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适宜人群:脾虚湿困人群。常见腹胀纳呆、大便稀烂、头身困重、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等症。


  2、薏苡仁粥


  材料:薏苡仁15克,粳米50克。


  做法:二者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腹泻、脾虚水肿、关节疼痛。


  3、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4、薏苡仁八宝粥


  材料:薏苡仁10克,红枣5枚,白扁豆10克,莲子肉10克,核桃仁10克,桂圆肉1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上述用料洗净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调入红糖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虚体质或脾胃虚弱、食纳不香、心烦失眠的人群食用。


  5、薏苡仁赤豆鲫鱼汤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1条(约400克)。


  做法:鲫鱼去鳞及肠肚,洗净,入油锅煎熟备用。薏苡仁、赤小豆、陈皮、生姜洗净,与鲫鱼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1.5小时,加入适量料酒,煮沸片刻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消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水肿、脚气浮肿的人群食用。


  6、薏苡仁车前草饮


  材料:薏苡仁10克,车前草15克(鲜品30克)。


  做法:上2味洗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钟,去渣留汁,当茶饮用。


  功效:适用于湿热腹泻、泌尿系感染等人群食用。


  最后提醒大家


  ● 薏苡仁适用于湿气困重者,如脾虚无湿、脾阴不足、肾水不足、气虚下陷,及大便燥结者慎用;


  ● 如果薏苡仁发生霉变,要果断扔掉,切不可再食用。因为霉变的薏苡仁可能已感染了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强致癌物之一;


  ● 薏苡仁有滑胎之嫌,所以孕妇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