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里,除了酷暑蒸烤外,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天灸作为岭南传统的夏季调养之道,在岭南地区广受欢迎。据了解,今年广州各大医院中医科普遍均有开展三伏天灸,有需要的朋友可预约前往。
由于今年仍是超长版40天的三伏天,因此今年的三伏贴天灸,有5次时间节点,分别为:7月1日(初伏加强)、7月11日(初伏)、7月21日(中伏)、7月31日(中伏加强)、8月10日(末伏)。
传统天灸,迎“超长版三伏”
2023年的夏季,多雨且炎热。但三伏时节同时也是机体阳气旺、体内凝寒易解的时间,因此可借自然“温”“热”之力,通过穴位敷贴、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温补阳气、利湿散寒、疏经通络,调动人体免疫功能,以减轻风寒之邪在冬季发作的症状和病情。
岭南传统天灸
岭南传统天灸是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广东省中医的“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分别于2011年、2012年入选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伏天天灸”是以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在每年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进行天灸治疗,因为三伏天是每年最炎热的节气,通过应用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药物刺激穴位,从而达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作用,进而调节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疗效。
三伏天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个庚日,时间医学有庚日属金与肺相配,为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湿邪的最好日期,加上温经散寒、逐痰平喘、通络止痛的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贴敷,治疗时间性强,疗效好,老幼咸宜。做到按时按疗程贴药,坚持2-3年,效果更佳。
根据广东省中医院大规模开展“岭南传统天灸疗法”30年余来的临床观察,天灸治疗适合任何体质的人群,尤其是对于体质偏虚、阳虚以及风寒湿型的患者疗效更佳。
岭南传统天灸传承人、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主任李滋平介绍,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怕冷怕风、易感冒、虚寒体质以及类风湿性、风湿性关节炎、失眠、夜尿等,均可在此时针对性调治,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从而使这些“冬病”症状减轻或消失。
2023年“三伏”时间表如下:
初伏
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
7月21日-8月9日
末伏
8月10日-8月19日
天灸适宜人群
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证、气虚证、阳虚证人群,常见于如下疾病:
1、呼吸疾病:体虚易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消化疾病: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
3、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关节痛等;
4、骨关节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等;
5、亚健康状态:疲劳乏力、头晕困倦、四肢寒凉、恶风怕冷等;
6、儿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消化不良、厌食、腹泻、腹痛属脾胃虚寒者;小儿遗尿等。
禁忌人群
1、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2、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3、皮肤过敏者;
4、瘢痕体质、皮肤易感染体质者;
5、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6、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7、孕妇。
天灸注意事项
1、成人一般贴药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小孩时间酌减,2岁以下的婴儿因皮肤细嫩应慎行天灸治疗,如因病情需要的建议贴药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所有患者贴药时间均以皮肤所能感受和耐受的灼热感为度,注意避免灼伤皮肤。
2、孕妇不宜进行天灸治疗;建议月经过多妇女慎用贴药;发热,体温超过38℃的患者不可天灸。
3、天灸期间应注意饮食控制,清淡饮食,不宜嗜吃生冷,不宜食用“发物”,如鸭、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花生、韭菜、芋头等。
4、女士们不要穿连衣裙、连身衣,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
5、有极少数人贴药后皮肤会因色素沉着而留下黑色印记,如果忌讳请慎重选择天灸疗法;
6、贴敷时要固定好药物,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防止药物脱落;
7、贴药后尽量减少在寒冷环境的逗留时间,避免皮肤毛孔遇冷后收缩,影响药物渗入;
8、患者在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慎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避免寒凉生冷之品,以免诱发过敏反应及减弱药效;
9、取下贴敷后不宜抓、挠贴敷部位,以免损伤皮肤导致感染;
10、贴药当日可用温水淋浴,忌用冷水。
对于不同人群不同症状,敷贴时间也有不同。具体可在贴敷时,咨询专业中医师选择相适应的种类。但不建议在网上购买天灸贴或天灸粉,在家自行贴敷。因为不同体质需要对应不同方,不可“千人一方”。
三伏养生,仍要遵循“春夏养阳”
三伏天,酷暑炎热夹杂着湿气一同来袭。很多人都以为,此时人体的阳气最为旺盛,所以应该压压“阳火”,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夏季阳气虽外发,却空虚于里,邪气也更易乘虚而入。因此,三伏天养生仍应注意养护阳气。
养护阳气的2个小技巧
■ 不花一分钱,晒背就可养阳气
中医说:腹为阴,背为阳。因为从人体来说,阳经多行于背部,阴经多行于胸腹部。后背有两条大的经络,督脉总管着一身的阳气,古人称督脉为“阳脉之海”,统领全身之阳经,而且主全身之阳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寿命。
晒背最适宜虚寒体质、寒湿内盛的人,他们往往表现出恶寒肢冷、脸色苍白、大便溏烂、小便清长、脸浮肢肿、舌淡脉沉等。晒背的时候,应该选择早上7~9点的太阳,此时阳光温煦,既有温度,又没那么灼热,更适合新手体验。初次晒背时间不必太长,一般15分钟起,主要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耐受性,如果觉得舒服还能接受,可以循序增加时间,但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伤晒痛,更不可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晒完出汗期间,禁止吹风、直接进入空调房。
■ 少吃生冷,避过冷空调,适当补阳膳食
夏天天气炎热,胃口不佳,人们一般都会喜欢吃一些凉口的食物,就算是熟食也要放凉了才吃;加上夏天都喜欢喝一些冷饮,待在空调房中凉快,这些都是容易损伤阳气的,这些应适可而止。
对于虚寒体质的人,可以在日常饮食之中加入一些辛温散寒的生姜、大蒜、紫苏、胡椒等,借助佐料的温热之性祛除体内寒气,也可用黄芪、党参等煲汤,以健脾益气助阳生。
食疗方推荐
沙姜鸡
材料:鸡1只、沙姜20克、香菜一小把、生抽若干。(4人份)
做法:
1、全鸡洗净,内脏可保留。
2、整只鸡放入锅内大火烧开煮二十分钟。
3、香菜洗净,切成小段。沙姜拍成碎末。将香菜和沙姜放在小碗中,倒入一定量的生抽。控干水的鸡肉剁成自己想吃大小的块。最后直接蘸着香菜沙姜酱吃则可。
功效:温中散寒,养护阳气。
适合人群:脾胃虚寒、阳气不足的人群。
此外,可时常以简单的经络拍打法、艾灸、穴位按摩和泡脚等方式,进行居家保健。穴位按摩可取天灸相应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关元、气海、大椎等常见穴位。
阳虚型体质可以配合艾灸,每周一至两次。饮食还可适当进食一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胡椒煲猪肚等补气助阳,切记不可过度贪凉饮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