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韵中医
020-62875366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为何在广东离不开祛湿?你是寒湿还是湿热?
来源:宏韵中医   发布时间:2023-07-01

  不管是拉肚子、便秘、没胃口、没精神,大家都认为跟湿气重有关。难怪大家都调侃说“在广东人的世界里,世界上只有三种病,热气、湿气、湿热。”

  实际上,湿气的概念来自于中医,但广东人与中医口中的湿气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是不是只有湿热一种湿气?不同类型的湿气该怎么祛除?目前正值夏至,空气中湿邪极盛,针对不同的湿气该怎么祛除,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钟伟泉主任中医师今天与大家分享。

  什么是湿气?它是如何产生的?

  “风、寒、暑、湿、燥、火”为中医理论认知六种外感病邪,其中,湿邪致病最难为缠绵难愈,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以沉重、粘腻感为特征的疾病。沉重感就像是“首如裹”“腰中如贯五千钱”等头部、腰部发沉的感觉;粘腻感则是大便粘腻、出汗粘腻等。湿邪致病后常损伤人体正气,并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从而使人出现乏力、倦怠感。俗话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致病,病情易反复,迁延难愈。

  湿分内湿和外湿

  湿气的来源一般有外感和内生两种,因此中医也把湿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引起,即外感湿邪。

  内湿是指湿从体内生发,多由脾失健运、肺失宣降、肾失温煦,导致水湿停聚引起,即所谓“脾虚生湿,水湿内停”。

  为什么居于岭南地区更容易生湿?

  清代岭南名家何梦瑶曾指出:“岭南地卑土薄,土薄则阳气易泄,人居其地,腠理汗出,气多上壅。地卑则潮湿特盛,晨夕昏雾,春夏淫雨,人中多湿……”由于常年经受偏南或偏东相对暖湿的气流影响,导致了多雨、炎热、空气湿度大等气候特征,这是岭南地区生湿的气候原因。

  其次,岭南区域的人群偏好于生冷饮食,如蔬菜水果;寒湿或湿热的食品,如鱼、虾、蟹等海鲜;贪食糯黏、肥厚之品,如糕点、肥腻等。

  长年外受湿浸、内伤于饮食,脾胃运化自然失衡或受阻,日渐发展为湿困脾胃,所以岭南地区人群“湿气重”较为常见。如果长期不排湿,堆积在体内的湿气会让症状越来越明显、加重,甚至会诱发疾病发生。

  湿气是不是就等于湿热?

  不过,广东并不是只有湿气和热气。很多人就发现,自己总是在祛湿的路上努力,却依旧不见好转,可能正是因为祛错湿了。从性质来看,除了湿热其实还有寒湿。想有效祛湿,要先学会判断湿气的类型。

  湿分热寒

  寒+湿=寒湿

  两者都易伤阳气。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方面。外感寒湿邪气,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内生寒湿,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

  湿+热=湿热

  湿热体质的形成也与许多生活习性有关,如夏天长期置身于空调房内,喜食冷饮冰镇饮料,偏嗜油腻、甘厚之品,机体活动不足或欠缺等。

  祛除寒热湿气有妙招

  祛寒湿

  01

  推荐食疗

  姜枣茶

  材料:姜切片取2-3片,红枣3颗。

  做法:大火煮开,中火10-15分钟。

  功效:祛除寒湿、调和营卫。但脾胃有热的人不能喝,会造成湿热。体寒怕冷的人,可多加几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枣茶,祛寒湿的效果更强。

  党参五指毛桃猪肚粥

  材料:猪肚100克、党参20克、五指毛桃20克、生姜3-4片、大米50克。

  做法:将猪肚洗净切丝;大米淘净,与党参、五指毛桃、猪肚、生姜片一同放锅中,加清水1升,煮到粥熟后,加入葱花、食盐等调味,再煮一、二沸即可服食。

  功效:健脾益气。

  02

  推荐穴位

  点按丰隆、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涌泉等穴位,每日1次。

  祛湿热

  01

  推荐食疗

  鸡骨草煲猪横脷汤

  材料:鸡骨草20克、猪横脷1条、猪排骨300克、生姜3片。

  做法:鸡骨草抢水洗(即将鸡骨草投入清水中,经快速淘洗,并及时取出);猪横脷去白脂,猪排骨斩件汆水,生姜切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汤锅中,加水2升;大火煮开,再小火煮30分钟,加盐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鸡骨草清热利湿;猪横脷健脾胃,消积滞;生姜性温,制约鸡骨草的凉性,还能祛腥;诸物相合,能疏肝清热、祛湿消滞。

  赤小豆绵茵陈煲鲫鱼

  材料:赤小豆25克、绵茵陈15克、鲫鱼5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用清水洗净,绵茵陈洗净用煲汤袋包起扎好,热油锅下洗净的鲫鱼两面煎黄,把准备好的各材料放入汤锅,加上足够的清水煲1小时即可,可放适量盐调味。

  功效:祛湿除困、健脾利水。

  02

  推荐穴位

  点按阳陵泉、曲池、大椎、天枢、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日1次。